上海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周垣
1.概述
聋儿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中国聋教育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中国的聋儿听力言语以政府行为提出来还是从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及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开始的
儿童助听器经销商地址;上海市静安区 中山北路198号2002室(申航大厦)电话;021-36212989;021-56371137;QQ;3087462387
儿童助听器经销商地址;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东昌路600号405室(东昌大楼)电话;021-50807857;021-56371137;QQ;448408221
[1]。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可行可靠的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程序。现代医学证明,聋儿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训练,其听觉语言可以得到程度的,大部分聋儿可以达到聋而不哑,小部分可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2]。据统计到2015底已有近20万名聋儿经过训练开口说话
[3]。因此,进行听力语言训练以形成和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有声语言是听觉障碍儿童教育训练的核心
[4]。其中听觉功能训练主要指通过声音扩大、人工耳蜗的植入、对声音反应的训练等,以帮助听觉障碍儿童限度地运用残余听力。语言训练主要指帮助听觉
障碍儿童发展呼吸控制、识别声音模式、发声和产生言语等的能力,使其懂得如何产生言语、并在音量、音调和节奏上对自己的言语进行有效地控制
[5]。之所以要进行儿童助听器聋儿听力语言其目标是,根据聋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发掘聋儿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官代偿功能的作用,教会聋儿听和说,建立聋儿的有声语言体系,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使聋儿接受教育,获得知识,促使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做好准备。当然在训练过程中,鼓励新思想,新观念的创造,只要对聋儿有益,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可借鉴国外医学、教育、的先进科学技术、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聋儿听力语言事业。目前,主要进行的训练模式有,早期干预教学,个别化教学,全纳性教育,手语口语教学,家庭教育与语训相结合的方法等。
[6]创造出一套运用笔记本电脑的语言训练系统“语言训练者”,这套系统已经应用于日本将近80%的聋儿学校。它能够让有很少语言训练经验的聋儿明白语言的基本特征,而且因为整个过程像是在玩游戏,聋儿能够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它训练的主要内容只要是:元音训练,辅音训练,言语单词训练,语调训练,音乐训练等。
[7]。对于先天性聋儿言语语言缺失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其严重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听力损失程度就是其中之一。泰国的模式是,聋儿的听力损失大于90dB,其交流靠手语。虽然学习手语很容易,但是它只能提供一些实体物体的意思,不能很好的表达抽象的,隐喻的,幽默的语
[8]。并且,它需要有人翻译。而口头的交流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表达思想、感受和态度。聋儿可以独立,对教育和就业都有了很多的选择。
进行正确的语言训练前后要做的是正确的医学评估,准确的助听器选配,及时的听觉训练、语言刺激和言语技巧的训练。同时他们也强调家庭训练的重要性。另外,要及时对聋儿进行干预,Stein et al 报道,在他的研究中只有11%的婴幼儿在6个进行干预,大于一半的在18到34个月才开始进行干预
[9]。Anne-Marie在书中提到一种训练模式
[10],也是基于电脑上语言训练,它能够有效地提供视觉语言参数来模仿和比较老师口语的输出,从而得到语言的改善。基于电脑上的语言训练能够给予聋儿及时的,有意义的视觉反馈,这使得老师的指导和解释是非对错变得容易的多。瑞典的大部分聋儿学校,基于电脑上的语言训练已经变成了一项标准的、有价值的常规语言训练活动的重要补充。
目前,许多听觉障碍儿童机构都在广泛开展早期干预,力求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通过配备助听器,甚至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方法,对听觉障碍儿童进行强化性的听力语言训练
[11],使得许多儿童的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了,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懂得用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进行思维。其主要的听力语言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
⑴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的综合性服务。国内外学者都有研究表明,越早干预越好。然而在临床经常会遇到,聋儿2岁或是更大了才会进行听力语言干预,往往就错过了的训练时期。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家长热衷于,认为什么病是不能医治的,四处求医,结果听力非但提高,反而错过了宝贵的时机;家长缺乏医学常识,拒绝诊治,拒绝助听器,更不用说进行训练;家长爱面子,不愿意暴露孩子耳聋的事实,反对孩子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说话;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着的进程。所以加大宣传力度,使早期干预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因为调查显示,如果聋儿有的残留听觉、及时配用了合适的助听器,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尽早进行干预,孩子有可能在听力语言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的。
⑵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学”是指面向全体,兼顾学生差异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总称;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还可以是集体的;教学目标依每个儿童现有能力的点作为起点来制定,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取决于儿童不同的水平;教学方法考虑到儿童不同的学习或是个性特征。它是聋儿听力语言一个重要的教育模式,为提高聋儿听力语言的效果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少的误区。如,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训练;个别训练时间越长越好;个别训练地点只能是个别训练室;个别训练成败的关键是老师[12],所以个别化教学理念还要不断的正规化,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个别化教学的认识,使聋儿听力语言效果化。
⑶家庭教育
我们知道父母是聋儿的任教师,家庭是聋儿早也是自然的有声语言的环境和语言习得的场所,聋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聋儿的家庭[13],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关心?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愿意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来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我们教育的效果[14]。有位聋教育曾经这样形容家长在聋儿听力语言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孩子能否,70%看家长,30%看老师,所以为了更好的帮助聋儿,我们可以培训家长,让家长担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
3.存在问题及对策
⑴存在问题
在一些语训教学机构中,所有的语言训练活动都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以汉语拼音和词语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反复强化为基本的教学手段,把教学空间局限于教室内,聋儿接触自然语言、实践语言的机会少。聋儿处于和教师的单向语言交流之中,使其语言的形成和身心的发展相脱离,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动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阻碍了其自信心、自强意志、社会参与意识的增强和体、智、德、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15];专业队伍技术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听力语言训练的水平和质量;由于经济原因,助听器佩戴率低,初步估算,我国西部省区农村的在训聋儿30%-40%佩戴助听器[16]。
⑵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聋儿事业持续发展,逐步缩小能力与聋儿需求的差距,让更多的聋儿回到有声世界、回归主流社会,我们把握聋儿工作的实质,结合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加强聋儿机构建设,强化辐射指导作用。提高整体业务素质,稳定专业队伍。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培训专业技术队伍是今后长期任务。更新教育理念。要实现聋儿语言教育高质量、高水平,不断总结,探索求新,学习教育知识,为聋儿注入更多新鲜的观念和策略。重视全面。全面目标是以听力语言为主线,同时聋儿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并贯穿到的教育过程中。